多人谈 | 朱勇:亟须培养更多高质量法庭口译人才
2023年第1期
“法律语言”多人谈
本期嘉宾
朱 勇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
亟须培养更多高质量法庭口译人才
法庭口译,狭义上仅指庭审过程中为诉讼参与人提供的口译服务,广义上则包括司法程序中所有的司法和准司法口译服务。法庭口译制度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,它不仅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语言平等权,更是程序正义的体现。诉讼参与人使用母语或熟悉的语言进行诉讼,是法律赋予的权利。
全球化背景下,为促进国际民商事交流、开展法治外交、保护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的合法权益,中国加强法庭口译制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培养更多高质量法庭口译人才,已成为涉外法治专门工作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。
根据《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(2021)》,2021年中国司法机关办理涉外刑事案件5691件、刑事司法协助案件178件,审结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2.1万件、海事案件1.4万件。涉外案件快速增长,导致法庭口译业务市场需求增长迅猛。然而,中国至今尚未专门设立法庭口译员资格认证制度,法庭口译员无论是在法院选任还是质量评估等方面,都缺乏规范化制度、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,客观上造成法庭口译市场鱼龙混杂,服务质量堪忧,对涉外法治和法治中国国家形象建设极为不利。《2022中国翻译人才发展报告》指出:“具备一专多能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,而高素质、专业化的中译外人才依然匮乏。”因法庭口译员认证制度缺失,法庭口译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法庭口译人才要求具备多学科和多领域,尤其是国内外相关法律、诉讼程序、文化及相关语对口译的核心知识、技巧和能力。但目前国内语言服务市场上,经过“全国翻译专业资格(水平)考试”(CATTI)认证的单一口译人才(多以外事、经贸、文化领域交流为主)在法律知识和法庭口译职业能力上存在明显欠缺,而具有法律背景的人员则大多未经口译专业训练和资格认证,这两类人员大多对法庭口译职业规范缺乏正确认识,事实上都难以胜任法庭口译工作。为此,一方面应加快推进CATTI框架内的法庭口译员资格认证考试等规范化建设,另一方面应加强法庭口译人才培养工作。工作内容包括:培养机制应以法律外语类或政法类高校翻译硕士学历教育为主;独立设置法庭口译专业;按口译工作模式、语种方向和难度层次等组建课程体系;完善实践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,吸纳行业导师参与。
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“大学法律英语慕课产品优化解决方案”(202002059003)
编排:韩 畅 审稿:王 飙 余桂林
相关推荐
廖美珍:中国法庭话语礼貌策略三维连续体研究
赵军峰,薛杰,张文龙丨中国立法语言及其翻译规范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
多人谈 | 邹玉华:法律语言是“法律”和“法”本身
《语言战略研究》2022年第6期目录与提要《语言战略研究》2022年第5期目录与提要《语言战略研究》2022年第4期目录与提要
《语言战略研究》2022年第3期目录与提要《语言战略研究》2022年第2期目录与提要《语言战略研究》2022年第1期目录与提要
《语言战略研究》2022年度盘点喜讯!我刊入选CSSCI(2021—2022)扩展版!我刊入编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》2020年版语言、文字类核心期刊!喜讯!我刊入选人大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(2020年版)》!
《语言战略研究》2023年重点选题 约稿启事丨“语言与跨国公司”专题 约稿启事丨“儿童语言教育”专题 约稿启事 | “语文教学研究”专题 约稿启事丨“语言智能”专题
本刊从未与任何第三方合作从事征稿、审稿及发稿活动,
从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、审稿费
请认准本刊官方网站界面→